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资讯详情

未经行政审批的不定时工作制在特殊岗位的效力认定

作者:yxcxrc 2025-08-18 09:15:40 20 来源: 互联网

未经行政审批的不定时工作制在特殊岗位的效力认定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

一、案情简介

2017年7月24日,郭某某入职T物业公司处。双方于2017年7月24日签订期限自2017年7月24日至2018年7月23日的书面劳动合同书,约定郭某某在工程维修岗位工作,试用期为1个月,试用期工资为3150元,试用期满后工资为3500元。2020年7月23日签订一年期的书面劳务协议。2020年7月24日,双方再次签订期限自2020年7月24日起至2025年7月23日止的劳动合同书,约定郭某某从事工程维修员工作,工作时间为不定时工作制,工资为基本工资2300元/月+加班工资+绩效工资+社保补偿金。在职期间,T物业公司未为郭某某缴纳在职期间的社会保险。2023年6月26日,郭某某向T物业公司邮寄送达《关于不缴纳社会保险、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年休假工资等解除劳动合同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通知》,以T物业公司未缴纳社会保险,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等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关系。T物业公司于2023年6月27日收到该通知。郭某某离职前十二个月月平均工资为4042.55元。

来源:(2025)陕01民终5916号


二、争议焦点

T物业公司未获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却与郭某某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郭某某主张按标准工时计算加班费是否成立。


三、裁判要旨

一审法院认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第五条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本案中,郭某某截止离职时2023年尚有2天年休假未休,故T物业公司应当向郭某某支付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7日期间未休年休假工资743.46元(4042.55元÷21.75天×2天×200%)。本案中,郭某某工作岗位为维修岗电工,T物业公司虽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但在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中双方已约定对郭某某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故郭某某主张T物业公司按照标准工时制支付休息日加班工资及延时加班工资的诉讼请求,无事实依据,不予支持,T物业公司主张不向郭某某支付休息日加班费38019.31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T物业公司安排郭某某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应当向郭某某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本案中,双方对于郭某某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27日期间法定节假日加班10天均无异议,该期间T物业公司已向郭某某支付加班工资1647.82元应当予以核减,因核算金额高于郭某某诉求金额,故郭某某主张T物业公司向其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3872.18元的诉求,予以支持。

二审法院认为,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但用人单位已按照行业惯例对收发人员、清洁工、水电维修工、锅炉工、保安、门卫、宿管员、运输员、外勤人员等特殊岗位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劳动者主张按照标准工时计算加班报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郭某某工作岗位为维修岗电工,T物业公司虽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但在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中双方已约定对郭某某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故郭某某主张T物业公司按照标准工时制支付休息日加班工资及延时加班工资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综上,一审判决依法应予维持。


四、案例评析

本案围绕劳动合同履行中的加班费、年休假工资及经济补偿等争议展开,体现了特殊岗位工时制度认定的司法倾向。法院明确,未休年休假工资需按日工资 300% 支付,折算方法严格依照当年已工作时间计算,充分保障了职工的法定休息权利;案件核心争议在于不定时工作制的认定,尽管 T 物业公司未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但郭某某的维修岗电工属于行业惯例中的特殊岗位,且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实际履行中亦按此执行,因此法院对郭某某主张按标准工时计算休息日及延时加班费的请求未予支持。该裁判既平衡了企业特殊岗位的用工灵活性,又坚守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底线,尤其凸显了特殊岗位工时约定的实际履行效力,为同类案件处理提供了明确指引。